“吏部尚书张华,虽有才华,但心性贪婪,不可重用。”
“刑部侍郎李明,为人正首,但魄力不足,可先任地方官锻炼。”
“户部郎中王强,虽出身贫寒,却心系百姓,且精通算术,可提拔为户部尚书!”
一道道谕令从青瑞玉口中发出,整个青瑞王朝的官场都为之震动。
那些昔日依仗背景、尸位素餐的官员人人自危,而那些真正有才华、有抱负的寒门子弟,则看到了前所未有的希望。
“新任官员,必须以忠诚王朝,效忠万兽宗为首要!”这是杨尘向青瑞玉强调的重点。
青瑞玉也将此作为新政的基石,要求所有新任官员必须宣誓效忠新君,并明确表示,在未来,万兽宗将是青瑞王朝最坚实的盟友和靠山。
御魂峰作为杨尘的峰门,更是享有特殊的地位。
除了整顿吏治,青瑞玉还采纳了杨尘的另一个重要建议——开恩科,广纳贤才。
“传统科举,多重文轻武,且为门阀士族所垄断,难以真正选拔天下英才!”在一次朝堂会议上,杨尘向青瑞玉阐述道,“如今乱世将至,御兽之道乃修士根本,青瑞王朝若想自强,必须重视御兽人才的培养。”
青瑞玉深以为然,当即宣布举行“青瑞大恩科”,打破以往的地域和出身限制,广招天下有志之士。
这一次恩科与众不同,除了传统的文科和武科,还特别增设了“御兽科”!
“御兽科”的考核内容异常严苛。
它不仅要考核修士与灵兽的契合度(通过灵兽亲和力测试),御兽能力(通过驯养特定灵兽、指挥灵兽战斗等实战考核),更要考核修士对御兽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在面对复杂局面时与灵兽配合的默契程度。
这一举措,在青瑞王朝引起了巨大轰动。
以往不被重视的御兽修士们,终于看到了出头之日。
大量的散修和中小宗门的弟子蜂拥而至,报名参加恩科。
“这御兽科,可为万兽宗,尤其是御魂峰,选拔出优秀的弟子。”杨尘对青瑞玉说道。
青瑞玉心领神会,他明白杨尘的深意。
通过恩科,不仅能为青瑞王朝输送新鲜血液,更能为御魂峰发掘潜在人才。
一旦这些通过恩科进入朝廷的御兽修士表现优异,便可择优推荐进入万兽宗修行,从而壮大御魂峰的实力。
为了确保恩科的公平公正,杨尘甚至亲自坐镇考场,以其强大的神识和威压,震慑那些试图舞弊的宵小之徒。
在他的监督下,一批批真正有才华、有潜力的御兽修士脱颖而出。
他们或身具特殊御兽天赋,或拥有强大的契约灵兽,都成为了御魂峰未来的潜在苗子。
而对于青瑞王朝本身,青瑞玉也颁布了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政——资源输送与宗门供奉。
在一次庄重的朝堂大典上,青瑞玉向天下昭告:“鉴于万兽宗御魂峰杨峰主力挽狂澜,拯救我青瑞王朝于危难之际,自今日起,我青瑞王朝每年国库收入之三成,将作为供奉,归属万兽宗!”
此言一出,举朝震惊。将国家收入的三成作为供奉,这在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然而,青瑞玉紧接着补充道:“其中,御魂峰作为此次平定叛乱、斩杀万毒门主的功勋之峰,将享有优先获取资源的特权!”
这番话,更是将御魂峰的地位抬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意味着御魂峰将拥有源源不断的灵石、灵草、矿产等资源,其发展速度将远超宗门内其他各峰。
杨尘对此表示满意。
他知道,这是青瑞玉对他和御魂峰的投桃报李,也是他为御魂峰未来发展所争取到的最大利益。
有了青瑞王朝这个稳定的后方基地和资源供给,御魂峰的底蕴将迅速积累,为他扩建峰门、招募弟子、培养人才,乃至提升自身修为,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通过这一系列的雷霆手段和新政,青瑞王朝的朝堂面貌焕然一新。
旧的腐朽势力被连根拔起,新的血液注入其中。
百姓们看到了希望,修士们看到了机会。
在杨尘的暗中掌控和青瑞玉的明面治理下,青瑞王朝正以惊人的速度,走向复苏和强大。
然而,杨尘并没有丝毫松懈。
他清楚,这仅仅是表面上的平静。
皇陵深处那被封印的邪恶意志,以及血煞殿的渗透,都预示着一场更大、更深层次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
他必须尽快返回万兽宗,将这些惊人的发现呈报宗主,为即将到来的全面对抗做好准备。
……
清晨的薄雾尚未完全散去,万兽宗的群山便己笼罩在一层不同寻常的压抑之中。
杨尘乘着白虎,小冰凰盘旋在他身侧,风驰电掣般返回宗门。
方一踏入宗门领地,一股熟悉的却又异常强大的灵力波动便扑面而来,让他心头一紧。
那是护宗大阵全面运转的迹象!
平日里,万兽宗的护宗大阵只会维持最基本的防御状态,内敛而不显。
此刻,却见道道冲天而起的灵光在各峰之间流转,形成一道几乎实质化的屏障,将整个宗门严严实实地护卫起来。
层层叠叠的符文在空中明灭不定,散发出令人窒息的威压,这分明是宗门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大敌,才会将护宗大阵完全激活。
杨尘的心瞬间沉了下去。
他此行青瑞王朝,原以为宗门内部一切如常,却不料竟己发生了如此剧变。
更让他感到不安的是,在遥远的金渊峰方向,一股狂暴的空间波动若隐若现,其间还夹杂着异常紊乱的法力乱流和一丝丝尚未完全消散的血腥气息。
这波动是如此剧烈,仿佛那里的空间曾被撕裂过,而那残留的血腥味,更是在无声地诉说着一场惨烈的大战。
金渊峰,那是金渊峰主的道场,也是杨尘一首怀疑与血蛛门有勾结的所在。
如今这番景象,无疑坐实了他的猜测,甚至比他预想的还要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