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少文化底蕴?诗词歌赋来亿点

第019章 两方争人

加入书架
书名:
缺少文化底蕴?诗词歌赋来亿点
作者:
三寸余光
本章字数:
5534
更新时间:
2025-07-07

山里的晚饭吃得早。

天边刚染上橘红,院里的小木桌就支了起来。

一碗油汪汪的腊肉炒山笋,一碟清炒刚掐的嫩苋菜,还有盆炖得烂糊的豆角焖面。

父亲就着咸菜呼噜噜喝下第三碗小米粥,满足地抹了把嘴,黝黑的脸上被灶火映得发亮。

母亲收拾着碗筷,终于忍不住问出了憋了几天的话:

“渔儿,眼瞅着这毕业证也拿了,往后…有啥打算?”

她声音带着小心翼翼的试探,既怕儿子远走,又怕耽误了前程。

父亲没抬头,在一旁默默喝着水,耳朵却支棱着。

李渔放下筷子,看着父母眼中那,混合着期待与不舍的复杂情绪,心里软成一片。

他笑了笑,:“爸,妈,工作的事,我还没想好具体干啥。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有点多,我想先到处转转,等过段时间再想”

母亲明显松了口气,脸上绽开笑容:“转转好!转转好!年轻就该多走走!咱这山沟沟里长大的娃,是该出去见见世面!”

她随即又担心起来,“就是…这出门在外,钱够不够?妈再给你拿点…”

“妈,不用。”

李渔连忙摆手,随即回屋拿出两个手机。

打开其中一个,“正好,有件事要跟你们说。”

他点开手机银行APP,操作了几下,把屏幕递到父母眼前。

昏黄的灯泡下,屏幕上那一长串的零显得格外刺眼。

“个…十…百…千…万…”

母亲眯着眼,凑近了屏幕,手指头点着屏幕,笨拙地数着,声音越来越抖。

“…十万…百万?!这…这是一百万?!”

她猛地抬头,眼睛瞪得溜圆,像看到了什么天方夜谭。

父亲也惊得忘了手里的水杯,“哐当”一声掉在地上。

他霍地站起身,凑过来盯着屏幕,古铜色的脸膛瞬间绷紧,呼吸都粗重了几分:“渔…渔儿!这…这么多钱?!哪来的?!你可不能…不能干啥歪门邪道啊!”

山里人朴素的警惕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

“爸,妈,放心!”

李渔赶紧解释,声音沉稳。

“这钱来得干干净净。一部分是学校奖励我写诗的奖金,另一大部分,就是那几首写泰山华山的诗,学校买下来收藏的钱。”

“周校长亲自给的,都有手续的。”

他把手机塞进还有些发懵的母亲手里。

“这是给爸妈你们买的新手机,以前的手机太旧了,就换了吧。”

“这钱,是给你们的。爸,妈,你们辛苦一辈子了,该享享福了。”

“这钱拿着,先去镇上报名,把驾照学了。等驾照拿到手,咱就去挑辆车,买个结实耐用的。以后去镇上赶集、走亲戚,或者想进趟城看看,都方便。咱村这路不是早通了吗?有辆车,省得你们再走那十几里山路了。”

一百万!学车!买车!

这两个词像两块巨石,砸进父母平静的心湖,激起滔天巨浪。

母亲拿着手机,手抖得厉害,仿佛那小小的屏幕有千斤重。

父亲弯腰捡起水杯,沉默地喝了一口,浑浊的眼睛里翻腾着震惊、无措,还有一丝被巨大的,从未想过的“福气”砸中的茫然。

“这…这得花多少钱…”

母亲终于找回声音,带着迟疑,“留着!都留着!给你娶媳妇,以后还得买房!我们俩在家里,要车干啥…”

“妈,”李渔握住母亲粗糙冰凉的手,语气不容置疑。

“这钱就是给你们用的。让你们过得好点,方便点。我在外面才能安心。”

“学车,买车,就这么定了。你们要是不去,这钱我就捐给村小盖新教室去。”

他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威胁道。

父亲重重地叹了口气,终于开口,声音有些沙哑:“娃…出息了…好!听你的!学!买!”

他用力拍了拍儿子的肩膀,那力道沉甸甸的,传递着无声的认可和山一样的父爱。母亲终于不再出声,脸上也挂上一抹笑意。

……

一百万引发的家庭风暴尚未平息,山村的宁静就被彻底打破了。

李渔离开山河大学前作的那首诗,异象虽不如前几首宏大,但终归是引发了异象的诗。

各路媒体收到消息就赶去了山河大学,却没想到李渔先一步离开,扑了个空。

随后,也不知道从哪得到了李渔家里的地址,各路媒体迫不急待地追了过来。

李渔原本正在家里练字,就被一阵汽车喇叭声惊动。

出门就看到,几辆黑色轿车停在不远处。

车上下来的人,个个衣着光鲜,气质迥异于村里人。

第一拨人首奔李家小院,领头的是个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戴着金边眼镜的中年男人,笑容热情得近乎谄媚。

“李渔先生!可算找到您了!我是鲁省诗词协会的秘书长,张明远!您看您,泰山诗会一别,风采更胜往昔啊!我们协会对您可是翘首以盼!”

“上次邀请您参加入会仪式,您为‘薪火’馆的事情耽搁了,这次我们专程来,就是接您去我们鲁省协会总部!入会仪式早己经准备好,就等您过去了!您可是我们齐鲁大地的骄傲啊!”

他语速飞快,生怕被人打断。

话音未落,另一拨人也挤进了本就不宽敞的小院。

一个穿着深色中山装、气质儒雅的老者上前一步,声音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

“李渔小友,别来无恙?老夫是豫省诗词协会会长,陈怀古。洛都自古帝王州,文脉昌盛!小友虽求学于外,根却扎在我们中原沃土!”

“《舜城得家书》情真意切,乡梓情深!入我豫省协会,顺理成章!我们协会同仁,都在盼着小友荣归故里,共襄盛举啊!”

他说着,还特意强调了“根”和“故里”,竟然打起了感情牌。

好嘛!

两拨人马,在这山村小院里,当着李渔和他父母的面,首接杠上了!

“陈会长,李渔先生那几首异象诗,可都是在我们鲁省写出的,而且李先生还是山河大学的学生,”

看到豫省协会会长亲自前来,张明远心中就是咯噔一声。

听到陈会长打起感情牌,他也不甘示弱。

“‘薪火’馆开馆那日,众人吟诵共鸣,引发文脉异象,其根基,是他写在黑板上的三首诗!那黑板如今就在山河大学!山河大学在哪儿?在我们鲁省!根在何处,文脉所系啊!”

“张秘书长,你这话就不对了!”

陈怀古会长捋着胡须,慢条斯理却寸步不让。

“李渔小友引发异象的泰山诗固然重要,但别忘了,李渔小友出自我们豫省,现在毕业又回到家乡,家在这里,入我们豫省协会,这是名正言顺啊!”

“陈会长此言差矣!”

张明远秘书长扶了扶眼镜,语速更快。

“泰山乃五岳之首,文化象征!李渔先生以《望岳》震动天下,此乃齐鲁文化之荣光!后续的《游泰山》、《西岳云台歌》更是证明其胸中丘壑包罗万象!岂能因出生所在就偏安一隅?”

“李渔先生是属于整个华国诗坛的!加入我们鲁省协会,更能辐射全国,走向世界!”

“你这是强词夺理!”

“你这是地方保护主义!”

两位平日里德高望重的文化人,此刻为了争夺李渔这尊“真神”,竟在这农家小院里争得面红耳赤,唾沫横飞。

李渔的父母看得目瞪口呆,手足无措。

院子里挤满了,双方协会的工作人员和闻讯赶来的村民,嗡嗡的议论声几乎要把房顶掀翻。

李渔被夹在中间,看着眼前这出荒诞又现实的“抢人”大戏,哭笑不得。

他确实忘了鲁省协会的邀请。

本想着等薪火馆事了,毕业前抽空去一趟。

结果被异象和记者逼得匆匆离校回了家。

如今两家找上门来,互不相让,倒让他为难了。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