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乱世当军阀

第147章 准备中的普鲁士

加入书架
书名:
重生之我在乱世当军阀
作者:
三思的清明
本章字数:
4202
更新时间:
2025-07-06

秋日的柏林,雾气裹挟着炼铁厂的焦味,仿佛整个城市都浸泡在铁与火中。

总参谋部陆军中校卡尔·冯·施特恩站在帝国大厦的露台上,望着远处波茨坦火车站。他的军靴在花岗岩地板上发出轻微的咔嗒声,每一次声响都像是齿轮转动时的咬合。

远处,一列满载着MG08重机枪的军列正缓缓驶向莱茵河畔的克虏伯兵工厂,蒸汽机的轰鸣声震得露台玻璃微微颤动,仿佛连空气都在为即将到来的风暴震颤。

“施特恩中校,您又在为那些‘永不会打响的枪炮’忧心?”身后传来陆军大臣冯·施里芬略带嘲讽的声音。这位白发将军总爱把新式武器称作“玩具”,却不知卡尔的心事——自三年前接手战略物资调配以来,他清楚看见仓库里的克虏伯炮弹正以每月五千枚的速度堆积,而海军部的新无畏舰图纸,每隔两周就会送来更厚的版本。

每当夜深人静时,他总会在油灯下核对库存清单,铅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像蚕食桑叶般急促。那些数字背后,是威廉二世陛下对“世界帝国”的野心,是提尔皮茨海军上将不断膨胀的造舰计划,更是整个德意志民族对“阳光下的土地”的饥渴。

“将军,您还记得1897年胶州湾的炮声吗?”卡尔转身,指尖划过案头那份《海军法修正案》。

英国人的舰队正以两倍速度扩建,提尔皮茨伯爵的造舰计划像一台失控的蒸汽机,将帝国拖向深海。

窗外的威廉大街上,游行队伍仍在高呼口号,学生与工人高举铁锤与麦穗的雕塑模型,口号声与工厂的汽笛声交织成一片。

卡尔望向人群,忽然想起参谋部密档里那份1904年的备忘录:若与英法开战,德国需在六周内击溃法国,否则东西两线将陷入绞肉机。施里芬计划的地图上,那条穿越比利时首取巴黎的红色箭头,像一道灼热的伤口,刺破了所有关于和平的幻想。

施里芬沉默片刻,手指无意识地敲击桌面,节奏与远处军列的蒸汽脉冲重合。他凝视着卡尔年轻却布满血丝的眼睛,忽然意识到,这个中校早己不是三年前那个只懂后勤调配的参谋,而是将整个帝国的战争齿轮都刻在脑中的疯子。

“你知道的,施特恩,计划的核心是速度。”施里芬的声音低沉,“若慢了哪怕一天,整个体系都会崩塌。”

卡尔点头,却不敢说出心中的隐忧——那精密到小时的铁路调度表,那要求士兵在24小时内跨越国境的行军计划,那赌注沙俄国动员需要三周的冒险……这些齿轮一旦卡滞,整个帝国将被碾碎。

冬夜,柏林总参谋部地下作战室的温度比外界更冷。卡尔站在巨幅欧洲地图前,看着最新情报——沙俄国扩军计划提前两年完成,高卢国要塞群的火炮口径己升级至305毫米,塞尔维亚的民族主义暗流涌动,奥匈帝国与巴尔干的火药桶随时可能引爆。

他的手指在俄国的西伯利亚铁路线上停留许久,那里正在铺设的新铁轨像一条黑色毒蛇,蜿蜒逼近帝国的东翼。

“中校,铁路调度方案完成了。”副官递来一叠文件,上面标注着每列军车的出发时间、装载兵力与抵达前线坐标。

卡尔的目光定格在“第7军列:凌晨3时15分出发,载第2集团军第3师,经科隆大桥,4小时内抵达列日要塞”。

这些数字背后,是三年来他与铁路总局争论上千次的成果:军用专线优先权、桥梁承重加固、士兵餐食标准化……每一环都像精密齿轮,只为确保战争机器启动时不会卡滞。

他想起某次视察铁路枢纽时,一名工程师指着调度表苦笑:“中校,这哪里是运输士兵,分明是在运送时间本身。”

深夜的参谋部里,将军们的声音在走廊回荡。

施里芬计划被一遍遍推演,每个假设都如刀锋般锋利:若比利时抵抗怎么办?若英格兰舰队封锁北海怎么办?若沙俄人提前动员怎么办?卡尔听着争论,手指在地图上划出无数虚线,每条线都代表一条可能的死亡之路。

他忽然意识到,所谓“计划”,不过是将无数“如果”堆砌成一座摇摇欲坠的塔。

“将军们呢?”卡尔望向会议室,那里正进行着最后的战略推演。

施里芬的声音透过门缝传来:“……必须赌俄国动员需要三周!比利时会保持中立!英格兰不会为一张纸参战!”

卡尔握紧铅笔,在地图上用力圈出巴塞黎。他知道,这个计划赌注太大,却无人敢提出备用方案——因为帝国己没有退路。窗外的柏林街道寂静如坟,而地下的作战室里,齿轮的转动声正逐渐失控。

当萨拉热窝的枪声通过电报传入柏林时,卡尔正检查着最新一批毒气炮弹的库存清单。奥匈帝国要求出兵塞尔维亚的请求像一团火,瞬间点燃了总参谋部的作战室。

陆军大臣毛奇拍桌高呼:“机会来了!施里芬计划必须立即执行!”参谋们如蜂群般涌入作战室,地图被反复摊开,铅笔与红墨水在纸上狂舞。

但卡尔的手指停在清单末尾:储备的1500吨氯气罐、600万枚未启封的达姆弹,还有那些专为速战速决设计的闪电战方案。这些数字本该是胜利的砝码,此刻却让他脊背发凉——若闪电战未能按计划击溃高卢国,这些武器将成为绞杀自己的绳索。

他想起施里芬临终前的遗言:“计划的核心是速度,若慢了哪怕一天,巴塞黎的灯火将变成我们的绞刑架。”动员令下达的那夜,卡尔站在科隆大桥旁,看着满载士兵的列车如钢铁洪流驶向比利时。

车头灯照亮了桥墩上他亲手监督加固的钢筋结构,那些钢铁骨架在灯光下扭曲变形,仿佛预示着一场即将到来的噩梦。

士兵们的歌声从车厢飘出,年轻的面庞上还带着对战争的狂热与无知。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