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郑庄公灭许
在东周那个风云变幻、诸侯纷争的时代,郑国在郑庄公的领导下,国力蒸蒸日上,逐渐成为中原地区的一股强大势力。而许国,这个夹在大国之间的小国,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战略价值,成为了郑庄公眼中的一块“肥肉”。一场围绕着许国命运的战争,就此拉开帷幕。
一、郑国朝堂:出兵之议
郑国的朝堂庄严肃穆,郑庄公高坐于君位之上,目光如炬,扫视着下方的群臣,缓缓开口:“诸位爱卿,如今许国虽小,却占据着重要之地,且时常与我郑国作对。寡人欲兴兵讨伐,一举拿下许国,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大夫祭仲上前一步,拱手说道:“国君,许国虽弱,但不可轻视。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若要讨伐,需精心谋划,制定周全的战略。臣建议先派人打探许国的兵力部署和城防情况,再做定夺。”
公子吕满脸豪情,站出来大声说道:“祭仲大夫,何须如此谨慎?我郑国兵强马壮,将士们个个英勇善战,何惧小小许国?只需给我一支精锐之师,定能踏平许国,将其纳入我郑国版图!”
郑庄公微微皱眉,说道:“公子吕,不可轻敌。战争关乎国家兴衰,百姓生死,需慎之又慎。祭仲所言有理,先派人去打探消息,待摸清许国虚实后,再商议出兵之事。”
于是,郑国派出了多名密探,前往许国刺探情报。
二、许国朝堂:备战之策
许国的朝堂之上,气氛紧张压抑。许穆公得知郑国欲来讨伐的消息后,心急如焚,对大臣们说道:“郑国狼子野心,欲吞并我许国。诸位爱卿,可有御敌之策?”
大夫百里冲上前一步,说道:“国君,郑国势力强大,正面抗衡恐难取胜。我们可加强城防,加固城墙,深挖护城河,储备足够的粮草和箭矢。同时,组织百姓进行军事训练,全民皆兵,死守城池。”
另一位大夫褚飞则忧心忡忡地说:“仅凭我们许国的力量,恐怕难以抵挡郑国的进攻。不如派人前往周边诸侯国求援,联合抗郑。”
许穆公沉思片刻,说道:“百里冲,城防和百姓训练之事,就交由你负责;褚飞,你即刻前往周边各国,请求援助,务必晓以利害,让他们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
许国上下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防御,希望能抵挡住郑国的进攻。
三、情报归来:郑国决策
数日后,郑国的密探陆续归来,将许国的情况详细汇报给郑庄公。郑庄公得知许国已加强城防,且派人求援后,对群臣说道:“许国已有防备,且欲联合他国抗我。我们必须速战速决,以免夜长梦多。祭仲,你可有破敌之策?”
祭仲沉思片刻,说道:“国君,许国城防坚固,强攻损耗太大。我们可采用声东击西之计,先在许国的东城门集结重兵,佯装攻城,吸引许国的主力部队前往防守。然后,派遣一支精锐部队,从西城门突袭,一举攻破城池。”
公子吕也补充道:“我们还可在许国周边设下埋伏,若有他国援军赶来,先将其击退,确保我们能专心攻打许国。”
郑庄公点头道:“此计甚妙。公子吕,你率领主力部队在东城门佯攻;祭仲,你挑选精锐之士,从西城门突袭。同时,安排得力将领在周边设伏,务必保证万无一失。”
郑国军队开始按照计划,秘密行动起来。
四、战争打响:东城门激战
郑国军队浩浩荡荡地开到许国城下,公子吕率领着主力部队在东城门列阵,摆出一副要强行攻城的架势。战鼓擂响,士兵们呐喊着,推着攻城车,向城门冲去。
许国城墙上,百里冲指挥着士兵们奋力抵抗。箭矢如雨般落下,巨石从城墙上滚落,砸向郑国的攻城部队。郑国的攻城车被砸坏了好几辆,士兵们也有不少伤亡。
公子吕见状,大声喊道:“将士们,不要退缩!给我继续进攻!”士兵们在他的鼓舞下,再次发起冲锋。然而,许国的防守十分顽强,郑国军队一时难以突破。
五、西城门突袭:局势逆转
就在东城门激战正酣时,祭仲率领着精锐部队悄悄地来到了西城门下。他们避开了许国的巡逻队,利用云梯,迅速爬上城墙。
西城门的许国守军没想到郑国会从这里突袭,一时慌乱。祭仲身先士卒,挥舞着长剑,砍杀着许国的士兵。他的士兵们也紧随其后,与许国守军展开了激烈的厮杀。
许穆公得知西城门被攻破后,大惊失色,连忙抽调东城门的主力部队前往救援。东城门的防守顿时减弱,公子吕趁机指挥军队,加大进攻力度,终于攻破了东城门。
六、许国求援:他国反应
许国派出的求援使者分别前往周边的鲁国、宋国和卫国。鲁国朝堂之上,鲁隐公看着许国使者呈上的书信,对大臣们说道:“许国向我们求援,我们是否出兵相助?”
大夫众仲说道:“国君,郑国势力强大,若许国被灭,郑国的势力将进一步扩大,对我们鲁国也不利。但郑国与我们也有过合作,贸然出兵,恐怕会引起郑国的不满。”
鲁隐公沉思片刻,说道:“先派人去郑国,表达我们的关切,劝他们罢兵。若郑国不听,我们再考虑是否出兵。”
宋国朝堂上,宋殇公听了许国使者的哭诉后,对大臣们说:“许国与我们无甚交情,且郑国实力不容小觑。我们出兵相助,恐怕讨不到好。不如坐观其变,等局势明朗后,再做打算。”
卫国朝堂上,卫宣公则表示:“我们卫国自身实力有限,且与许国相距较远。此时出兵,只会损耗我们的兵力。还是按兵不动,看看其他国家的反应。”
许国的求援行动,并没有得到周边国家的积极响应。
七、许国沦陷:君臣之殇
郑国军队攻入许国都城后,许国的抵抗逐渐瓦解。许穆公见大势已去,长叹一声:“是我无能,辜负了许国百姓。”
大夫百里冲泪流满面,说道:“国君,我们一起突围吧,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许穆公摇头道:“不必了,我身为许国国君,当与许国共存亡。你带着百姓,能逃一个是一个。”
此时,郑庄公已经率军来到了许国宫殿前。他看着跪在地上的许穆公,说道:“许穆公,你若早降,也不至于此。如今许国已灭,你可有何话说?”
许穆公抬头看着郑庄公,说道:“郑伯,我许国虽小,但也有尊严。今日国破,我无话可说,只希望你能善待许国百姓。”
郑庄公微微点头,说道:“只要许国百姓顺从,寡人自然不会为难他们。”
就这样,许国在郑国的进攻下灭亡,成为了郑国版图的一部分。
八、战后余波:诸侯震动
郑国灭许的消息传到了各诸侯国,引起了轩然大波。齐国朝堂上,齐僖公对大臣们说道:“郑国此举,野心尽显。我们齐国要加强防备,以免成为郑国的下一个目标。同时,密切关注郑国的动向,寻找机会制衡他们。”
楚国朝堂上,楚武王不屑地说:“小小郑国,竟敢如此张狂。等我们楚国壮大起来,定要让郑国知道厉害。”
晋国朝堂上,晋文侯则表示:“郑国的崛起,改变了中原的局势。我们晋国要韬光养晦,发展自身实力,等待时机,在这乱世中争得一席之地。”
郑国灭许,如同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了一颗巨石,激起了层层涟漪。各诸侯国开始重新审视自已的战略,东周的局势变得更加复杂和动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