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御前对峙
第一百四十九章 御前对峙
“烟墨图之事,并非始于今日,愿以性命担保:其主卷确在马天林手中。”
“倘若有人以先帝为盾,以血书为挡,意图嫁祸太后、扰乱圣听,则愿以我一人之死,换此案查彻到底。”
这封信一送,等于就是堵死了太后“息事宁人”的退路。
要么彻查到底,要么所有人都得下水。
太后没得选,只能批复四字——【会审从严】。
而马天林这边,兵卫已封门,死士尽数被搜走,只剩一人。
他坐在案前,一刀一刀削着手里那块檀木,把它雕成一个小小的牌子。
“你觉得我死了吗?”他忽然问身后的陈邈。
陈邈犹豫了一下,回道:“主子……若您再不交主卷,三天后便是正审大刑。”
“交。”马天林轻轻一笑,“我交。但我要交的,是假的。”
“假的?”
“对。”他低头,继续雕刻,“我要他们查,查到一半,才发现……这局没完。”
“那真卷呢?”
“我……已经送出去了。”
“给谁?”
“一个,他们永远找不到的人。”
药谷。
苏子轩带回了京城最新情报。
“他咬了皇帝。”苏子轩语速极快,“但皇帝确实高热不退,估计是被气的。”
“马天林还真敢赌。”李桃惊了,“这等于把整个老皇家的命都给掀开了。”
“疯狗。”陈渐冷冷道,“但他咬得对。”
“你还夸他?”
“不是夸,是实话。”陈渐坐下,拿出一张纸,“我需要你们帮我,最后做一件事。”
“什么?”
“我要拿回属于我的那一页。”
李桃皱眉:“你不是说你没主卷?”
“我是说我没主卷。”陈渐笑了,“但我有一页‘补卷’。”
“啥?”
“这页纸,是我从路远那带出来的,上头有当年摄政王留的批语,没人知道是我手里藏着。”
“你要拿它干嘛?”
“送进宫里,趁他们还没把假的真卷认定,我再下最后一刀。”
“你疯了吧?那是火上浇油啊!”
“我就是要把这朝堂……烧个干净。”
……
他站起身,点着那页补卷的火角,看着它慢慢冒烟,却不松手。
他轻声说:“我要这天下,不敢再立一个马天林。”
京城,天未亮。
宫门大开,诏狱临时设在承天门东偏殿,三省六部、兵部、东厂、内监、尚衣局、礼部通通到齐,连太医院也破天荒地被传来了一队人马,理由是皇帝病情突然加剧,随时可能“失聪失言”。
整个宫城紧绷得像一根要崩的弦。
太后披着朝袍坐在高阶之上,眼神冷得像是冰窖里的白蜡,连呼吸都透着寒气。
“陈渐何在?”
“臣在。”
阶下,陈渐身披火纹长衫,手里抱着一份未焚尽的灰卷,整个人就站在那儿,脸不红气不喘。
“此卷何意?”
“摄政王批文补卷。”陈渐扬手送上,“为‘烟墨图’之外,单留的一页。”
“为何未曾呈报?”
“臣本以为——天下司还能自清。”
这话出口,全场哗然。
太后盯着他:“你是在讽朕?”
“不敢。”陈渐低头,“臣是在说,我曾信错了人,也信高了天子。”
“那你现在信谁?”
“我信这一页纸。”陈渐一字一句,“上头写着:‘若后世权臣滥权,以此为据,自废其势,自尽其刀。’”
太后没说话。
她身后一个老内监低声问:“那你是否愿意交出此卷,供朝堂查验?”
陈渐轻笑,把那卷纸递上去:“臣不怕死,但也不想白死。”
“你是在威胁朕?”
“不是。”陈渐语气忽然轻了下来,“我是在请求太后……别让臣死得太快。”
话音一落,殿内鸦雀无声。
三省官员低头不语,兵部尚书眼神游移,礼部侍郎甚至已经微微发抖。
整个朝堂,没人敢再开口。
太后看了他半晌,终究开口:“你要的是什么?”
“我要马天林伏法,我要这烟墨图重审,我要天下司交还三省。”
“你以为你是皇帝?”
“不。”陈渐抬头,“但皇帝信不过你。”
太后呼吸一顿。
半柱香后,她终究还是开口了:“那你愿不愿意……入宫审案?”
“太后是说,让臣——御前坐堂?”
“从今日起,你代朕审‘天下司暗卷’。”
半个时辰后,整个京师再次传出一条惊天动地的命令:
【太后临朝授权,任命火堂副使·陈渐为“御前审官”,代宫中审理马天林暗案、烟墨图旧案,三省协佐、厂卫听命。】
此言一出,朝野震动。
苏子轩第一个傻眼:“他这是……成御史了?”
李桃啧了一声:“不是御史,是阎王。”
“他一个‘私通反-党’的钦差,被点名进宫审自己仇人?”
“那叫乾坤借法。”
当日下午,马天林被押进承天门诏狱。
身着囚衣,铁镣拖地,整个人却还是那副淡淡笑模样。
“你,倒是爬得快。”
陈渐坐在主位,身旁三省听令,面前文案摊开,右手是火铳,左手是卷宗。
“你有没有想过你今天这一身,会是哪天的自己给自己裁的?”
马天林眯着眼看他,忽然轻声道:
“你以为你赢了吗?”
“我还没审完。”
“你拿的那页补卷,是假的。”
殿中顿时起了一片哗然。
陈渐却稳如泰山:“你确定?”
“你敢押宝一页纸?你知道真正的主卷在哪吗?”
“你说。”
马天林忽然冷笑:“我死了,它也死。”
“那你活着有意思吗?”
“有。”马天林咬着牙,“我活着,就能看到你……也死在这权力场里。”
陈渐轻轻敲了敲桌:“那就看看谁先下场。”
夜色降临,太后在宫后寝殿独坐,灯下批阅陈渐送来的第一批“暗卷调查稿”。
第一页,记着“马天林动用死士八十一人,行私刑三十二起”;
第二页,是“左千户失踪之前遗留的密函草稿”;
第三页,连着一个当年摄政王私调兵权的秘密批注——上头还有先帝御笔。
太后看完这些,手微微发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