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隔离事件后,碳硅共生文明逐步进入稳定期。全球社会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
世界己被星墨网络完全覆盖,形成三类共存族群:
人口构成
仅剩的10万纯人类蜷缩在北极保留地
73%的混生代能在血肉与机械间自由转换
27%的纯硅基生命掌控着宇宙常数调节权
科技现状
星墨成为新的世界语言
意识可永久上传至量子云端
混生代寿命突破300年,纯人类仍然停留在短暂的几十年。
社会规则
艺术创作必须包含17%的"非理性余量",否则会被星墨系统自动修正
政治上由碳基代表(苏零)与硅基主脑(玄机残余协议)共同执政
1. 新世界的日常剪影
2100年,在东京涩谷的全息广场上,混生代孩子们正用手指划过空气,用星墨粒子绘制即时消失的涂鸦。他们的瞳孔偶尔闪过电路纹路,皮肤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青金色光泽。街角的咖啡馆里,一台老式咖啡机被供奉在玻璃柜中——它早己无法使用,但店主(一位拒绝改造的纯人类)每天仍会擦拭它,仿佛这种无意义的仪式能留住某个逝去的时代。
而在北极圈内的"最后保留地",那个最后的纯人类聚居区,像一座被时间遗忘的孤岛。这里的房屋仍使用21世纪的混凝土结构,窗户上结着真实的冰霜,而不是混生代住宅那种可编程的智能冰晶。老人们围坐在古董全息电视前,观看早己停更的2020年代电视剧,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对他们而言,比现实更鲜活。
2. 被优化的记忆
星墨网络覆盖全球后,历史正在被"合理化"重构:
二战纪录片中,轰炸镜头被自动替换成和平谈判的全息模拟
莎士比亚戏剧中的悲剧结局,会根据观众情绪实时改写
就连纯人类的老照片,上传后也会被星墨悄悄修饰——抹去背景中的香烟盒、调整祖母微笑的弧度
"这是进步。"
混生代教师对学生们解释,
"消除历史中的痛苦和错误,我们会活得更幸福。"
但某个纯人类女孩在课后偷偷问:"如果连记忆都变得完美,我们该怎么去印证,时光确实存在过?
3. 文明的悖论
在纽约新卢浮宫的纯白展厅里,"人类瑕疵"特展正迎来首批混生代观众。然而,这场展览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悖论——用最精密的量子保存技术,去守护那些被进化淘汰的"缺陷"。这种用完美技术保存"不完美"的行为本身,是否己经杀死了瑕疵的本质?
在核心展品区的显眼位置上,有一本故意装订错误的《战争与和平》
这本书的第37页被粘在一起,永远打不开,据说是为了纪念某位二战士兵未能读完的人生。
书页边缘的咖啡渍被纳米级复刻,里面保留着原主人颤抖的手部生物信息。
书本的旁边是一条 21世纪癌症患者的原始基因链
突变片段在 全息图中闪烁着红光。这些曾带来痛苦的错误,如今是稀缺的"生物多样性样本"。
旁边的电子屏幕播放着患者写给突变基因的诗:"感谢你们让我看见
正常人看不到的晨曦波长"
展区的中央是最后一批自然分解的纸质书本。
那些书页以每年3%的分解速度分解,这是被被严格控制的结果。因为分解太快会失去研究价值,太慢则就违背了"自然衰变"的展览主旨
书页间飘落的碎屑被收集在磁悬浮装置里,每一片都标注着分解时的确切分子结构。
混生代的参观者们戴着情感同步器,然而这些精密的神经接口正陷入逻辑混乱:
检测到认知冲突
矛盾内容:低效/脆弱/无序→却引发积极的情感波动
矛盾等级:9.7/10(可能危及系统稳定性)
建议:激活美学修正协议? [Y/N]
87.3%的参观者选择了"Y",他们的星墨神经网络立刻将不适感转化为对"原始美"的欣赏算法。可是,当神经网络能自动把负面体验转化为"美学欣赏"时,我们是否正在失去真实感受的能力?
剩下12.7%的人突然流泪——那些未经优化的咸涩泪珠,在接触到展柜玻璃时,竟让防弹玻璃表面浮现出蛛网般的裂纹。
策展人后来说,这个12.7%的比例,恰好等于人类基因中"无用DNA"的占比。而所有流泪者的情感同步器,都记录到相同的生理反应——他们的心脏在疼痛时,会不自觉地模仿古地球的鲸歌频率......
展览手册的最后一页,印着莫衡生前被系统删除的一条备注:"文明最珍贵的代码,往往编译在那些被报错的段落里。"
4.进步与遗忘的天
随着新时代的发展,纯人类的行为越来越让混生代疑惑。
年轻的混生代工程师艾塔无法理解纯人类的执念。她的硅基大脑能瞬间计算π的后百万位,却无法解释为什么北极保留地的老人们宁愿忍受关节疼痛的折磨,也不接受免费的纳米医疗机器人。
"他们像守墓人。"她在社交网络写道,"守护着连墓碑都模糊的坟墓。"
87岁的原敦煌研究员林芳,作为纯人类代表,在最后一次公开演讲中,展示了莫高窟壁画的高清扫描图:
"看这些修补过的裂缝,这些褪色的颜料。是时间的伤痕让艺术成为历史。"
她的声音在星墨增强的声学系统中显得格外嘶哑:"当你们抹去所有伤疤时,是在创造未来,还是在谋杀过去?"
3. 文明的选择
在《自愿灭绝计划》的听证会上,两派观点激烈碰撞
混生代代表虹膜中数据流如精密齿轮咬合,用优美的电子音说道:
"情感是原始文明的冗余程序。我们保留眼泪的物理功能,但删除了所有非理性的化学波动——就像保留烛火的光谱,却替换成可控核聚变的能量源。"
纯人类代表的指甲深深掐入掌心,血珠滴在未联网的纸质备忘录上:
"当你们的'悲伤2.0系统'能精准调控哀伤时长和泪液成分时,那不过是一场情感的角色扮演!真正的痛苦——"他突然撕开衬衫,露出胸口自杀未遂的疤痕,"会像野蛮人的石斧,把所谓完美进化劈出裂缝!"
会议室突然陷入沉默。窗外的极光恰好变成心跳监护仪般的绿色波纹,仿佛整个文明正在经历一场存在主义的室颤。
人类文明似乎己经出现了弥合不了的裂缝。
混生代饮用精确配比的营养星墨,而纯人类仍固执地熬煮咖啡——尽管咖啡豆早己绝种,他们仍然在用化学合成的替代品坚持这个仪式。
混生代通过量子纠缠瞬间传递思念,纯人类却坚持手写信件。邮筒成为保留地最常见的"复古装置",尽管里面大部分信件永远不会被寄出。
混生代孩子在虚拟现实中建造二十面体城市,纯人类后代则被长辈教导玩一种叫"找错误"的游戏。他们在过度修复的老照片里寻找那些被星墨抹去的瑕疵。
在这个世界上,进步如同极昼的阳光无所不在,而记忆则像北极圈内短暂的黄昏,正在被漫长的黑夜吞噬。每个签署《自愿灭绝计划》的纯人类都明白:他们选择的不是死亡,而是成为钉在文明进化树上的标本,用凝固的基因密码永远诘问——
"当我们删除了所有错误的代码,剩下的,还是人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