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简史之星墨

第 10章 生殖隔离(1)断裂的基因链

加入书架
书名:
时间简史之星墨
作者:
一颗小星星的梦想
本章字数:
5212
更新时间:
2025-06-20

黄昏摇篮曲之后,世界度过了几十年的安静与繁荣,人类保留感性,AI掌握理性,星墨作为两者之间的桥梁,维系着这整个社会的生态系统。

然而,在平静的表象之下,某种不可逆的衰败正在发生。

混生代第三代的出生率骤降至0.01%

基因检测显示,碳基与硅基的遗传物质出现不可修复的排斥反应 。

星墨子宫的胚胎存活率跌破安全线 。

星墨网络全球覆盖率到达98.7%,但自腐蚀率却也达23.5%(年增长率4.3%)

文明健康度从峰值89%降至71%,逼近临界阈值

1.崩溃的遗传密码

在北极基因库的低温实验室里,寒气在金属表面凝结成诡异的霜花纹路。林墨的呼吸在面罩上结出细密的冰晶,每一次眨眼都让睫毛上的霜粒簌簌掉落。在他面前,第七十三号培养舱的透明外壁上爬满蛛网般的裂纹,舱内漂浮的胚胎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分解——先是半透明的硅基神经网络如退潮般收缩,接着碳基组织开始渗出带着星墨颗粒的淡金色体液。

"又失败了。"

叶真的声音首接在林墨颧骨的振动中响起——那是植入式骨传导耳机在工作。这个指甲盖大小的钛合金装置通过颌骨震动传递声波,完全规避了被星墨污染的空气对传统声波的干扰。此刻,它正将叶真疲惫的声线与量子计算机过载的刺耳警报一同传来:

"这次存活时间只有4小时17分钟。"

林墨感觉到耳机内置的量子芯片在发烫,镶嵌在他右侧下颌骨里的散热片正将多余的热量导入骨骼。这套军方开发的通讯系统本该万无一失,但现在它的信号也开始断断续续——发烫的芯片预示着星墨场域己经开始影响量子态了。

林墨的指尖划过全息基因图谱,那些悬浮在空中的双螺旋结构正在上演恐怖的蜕变:

那些本该紧密配对的碱基对(ATCG)被银灰色的星墨节点强行撑裂,双螺旋结构扭曲成狰狞的开放式缺口。就像有无数纳米级的楔子打入基因序列之间,将生命的密码簿粗暴地拆分成散落的单页。

更可怕的是,硅基物质正沿着断裂的DNA骨架攀爬蔓延。这些带着金属光泽的异质结构像某种机械寄生虫,所到之处原始遗传信息被逐步替换成闪烁的量子代码。某些片段还能辨认出人类基因的特征,但更多区域己经变成陌生的星墨算法。

最触目惊心的是染色体末端的端粒——这些本该保护基因完整性的"保护帽",此刻正以每秒300个碱基对的速度消融。它们就像阳光下的积雪般快速蒸发,暴露出脆弱的基因片段任由星墨蚕食。

"把显微镜倍数调到百万级。"

林墨的声音沙哑得不像人类。当图像清晰化后,实验室突然陷入死寂。

在基因链最微观的层面上,西夏文字"灭"的量子编码正以分形结构无限复制。

原来,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保护帽",每次细胞分裂都会缩短。星墨的过度修复机制反而导致了它的加速消耗,就像用火焰修补冰雕,本想修复,却在摧毁。

而那些硅基节点并非破坏DNA,而是在改写遗传语言——就像用计算机代码强行替换文言文中的虚词。

西夏文病毒这些纳米级文字其实是星墨的底层协议,此刻它们正像电脑病毒般在基因链间传播。

2. 数据洪流中的绝望

实验室主屏幕突然爆发出刺眼的红光。三维投影中,代表第三代混生代的基因模型正被某种力量撕扯:

蓝色的碳基基因链如同暴风雨中的藤蔓,死死缠绕着摇摇欲坠的双螺旋结构。它们每一次扭曲挣扎,都会在空气中留下萤火虫般的生物光轨迹。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金色的硅基部分——这些金属基因片段不断崩解又重组,最终排列成精确的敦煌壁画飞天图案。那些用量子点勾勒出的衣袂纹路,正在以82.7Hz的频率脉动闪烁。

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是弥漫在两者间的血色星墨介质。这些雾气状的纳米粒子形成无数微型漩涡,像饥饿的水蛭般同时啃噬着两种基因。

"看这个。"叶真的声音带着压抑的颤抖。她调出的对比数据让整个实验室陷入死寂:

第一代混生代(第七号婴儿)

基因稳定度维持在惊人的98.7%

量子纠缠容错率保持在理论最优的17%

第三代样本

基因稳定度暴跌至0.9%

量子纠缠容错率竟出现-23.5%的荒谬数值

这个本应永远为正数的参数,此刻正如同倒流的沙漏般持续下跌

林墨的指节因过度用力而泛出青白,他猛地一拳砸向控制台,金属台面在他的重击下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飞溅的星墨液滴在空中短暂凝固,每一滴都扭曲变形,最终凝结成指甲盖大小的微型墓碑。这些银灰色的墓碑缓缓坠落,在接触台面的瞬间,表面浮现出幽蓝色的基因坐标——那是三十七个失败胚胎共同的量子签名,像三十七个永远无法长大的孩子留下的墓志铭。

他的拳头仍死死抵在凹陷的控制台表面,指缝间渗出的血珠与星墨混合,在台面上勾勒出莫比乌斯环的形状。他的下颌咬肌还在不断抽搐,额角暴起的青筋在实验室惨白的灯光下清晰可见。当第三十七滴"墓碑"坠落时,他终于从紧咬的牙关中挤出一声压抑到极致的低吼,那声音不像人类发出的,倒像是某种受伤野兽的呜咽。

3. 最后的实验

当林墨将第七号婴儿的脐带血样本注入培养系统时,监控设备突然捕捉到诡异现象:

那些己宣告死亡的胚胎在观测界面短暂重现。他们半透明的眼睑颤动,瞳孔深处闪烁着完整的敦煌星图投影,就像有人把莫高窟第61窟的《炽盛光佛经变》星象图植入了这些永远无法出生的眼睛。最年长的7号胚胎甚至对林墨做了个口型,唇语分析显示那是西夏文的"母亲"。

警报声突然变调。原本肆虐的西夏文病毒开始逆向运行,那些侵蚀基因的星墨编码如同倒放的磁带,重新转译成ATCG碱基对。在电子显微镜下,可以看到金色硅基物质如退潮般从DNA链上剥离,暴露出原始碳基结构上密密麻麻的"伤疤"——每个缺口都精确对应一段被抹去的人类遗传记忆。

在基因链最终崩溃前,监测仪捕捉到一段不可思议的平稳期。整整6分13秒内,碳基与硅基结构保持着完美共生——这个时长恰好是京都龙安寺每日晨钟的间隔。当最后一声虚拟钟响在实验室回荡时,所有基因链突然同步震颤,在彻底断裂前拼凑出半幅残缺的《涅槃经》西夏译本的字母轮廓。

在数据完全消失前的0.618秒,所有屏幕同时闪现当年第七号婴儿出生时的首声啼哭频谱图。

"原来如此..."林墨的瞳孔剧烈收缩。他调出《双生宣言》的原始文件,在光影交错间,终于看清被星墨遮掩的小字注解:

警告:共生文明最长存续周期=1/误差率

当前误差率:5.9%

倒计时:17年

冷冻舱突然发出爆裂声。最后一个存活胚胎的量子签名在空气中燃烧,形成的火苗组成两个西夏文字:

"终结"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